发展很重要;在经济对冲击的反应和货币政策规则设计方面,理性预期非常重要。费希尔和泰勒的交错工资调整模型都显示:如果名义工资对经济中的冲击反应迟钝,那么即使在理性预期假设下,对各种总需求冲击进行系统性反应的货币政策仍然是一个有力的稳定经济的工具,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由于不满意名义工资粘性模型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对商品市场名义价格粘性的分析,通过将垄断竞争与价格调整障碍相结合,曼昆(巧 匸)、阿克洛夫和耶伦(巧 卩)分别从菜单成本和近似理性造成价格调整微小障碍的角度,为商品市场名义价格粘性提供了微观解释,并显示,由于价格调整的微小障碍使得名义价格具有粘性,总需求冲击可以引发产出的巨大波动①。
曼昆等人指出,由于垄断势力的存在,各厂商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均衡条件下,单个厂商降低价格会产生两种效应:直接增加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略微降低了平均物价水平,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实际货币余额的[海口企业网站建设www.HisoSi.com]增加扩大了总收人,经济扩张又增加对所有厂商产品的需求,这表明单个价格下降具有总需求的外部性,降价的社会收益大于对降价厂商的收益。所以,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偏离最优水平导致的利润损失具有二阶性质。如果这种偏离不大,价格粘性对代表性厂商造成的利润损失会很小。而价格偏离最优水平的宏观经济影响却具有一阶性质,当名义价格不变时,货币变动会导致真实总需求从而真实产出的一阶等幅变动,相应地,社会福利也跟着一阶等幅变动。如果存在价格调整的成本~“菜单成本”,即使这种成本很小,也会造成名义价格粘性。因为在面对需求冲击时,尽管从社会角度看调整价格是合意的,但厂商在做出价格决策时只考虑对
① ,凡 01-6 01I 1985 ? 3111&11 161111 0051:3 3X1(1 8118111638 0 0168 :八
301-060011011110 0( 1 0 1000口017”,广化广4 10147-710.1 0 00710771105 100,卯.
529―537 ; 61-10 0601- 6 八.311(1 I&1161: 丫611611,1985,“ 八 1 631 51:1011211 0 61 0
6115111658 0 16 界他界&狀犯己? 106 III打如”,厂如 V 101 11(11 0 00710771 5,100,
卯.823一838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上述言论承担责任。关键字:价格,粘性,厂商,调整,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