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具,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和能力相对称,克服时滞因素的负效应,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价格一工资调整机制的刚性和粘性
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价格一工资自动校正机制,对此各学派并无异议。分歧在于:货币政策有效论者认为,工资一价格的调整过程极其缓慢,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会导致大量的产出损失,中央银行应该采取主动性的货币政策促使经济的恢复;货币政策无效论者则认为,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过程很快,总供给曲线在总需求曲线没有移动之前,就可以在工资一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使经济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价格一工资调整过程的速度取<本文来源海口企业网站建设www.Hisosi.com>决于市场机制发达的程度。在我国,价格一工资灵活发挥作用所要求的市场机制尚不具备,存在着很多体制性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作用十分明显。
我们先看看总供求分析中的价格一工资调整过程。生产成本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资成本,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关系决定。在经济繁荣期,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工资水平上升,生产成本相应提高,这将降低每一价格水平下单位产出的利润,使总供给曲线左移,经济活动发生收缩的倾向,对经济的过度繁荣进行校正;同样,如果经济发生衰退,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失业者愿意接受较低工资的工作,就业者也愿意在工资方面作出让步,以免失去工作,工资水平下降,生产成本相应降低,总供给曲线右移,经济活动沿着总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产出水平扩张,从而对经济的萧条进行校正。价格一工资的变动使得经济活动具有了一个自我校正的机制。
价格一工资的自我校正机制有两个理论前提:一是以充分就业为前提;二是假定价格一工资具有弹性。这两个前提我国都不完全具备,价格一工资自我校正机制的实现是相当缓慢的,中央银行必须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缩短经济自我校正的过程。
价格一工资调整机制中,总供给曲线的位移,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以自然失业率为标准。一般假定,当失业率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上述言论承担责任。关键字:工资,价格,经济,校正,货币政策